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2:39    次浏览
本报讯(记者巴家伟)昨日中午,红沿河核电站3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。至此,红沿河核电站发电机组增至3台。红沿河核电站3号机组于2009年3月开工建设。在国家能源、核安全等监管部门的严格、审慎监管下,历经6年建设,具备了并网发电条件。3号机组使用中国广核集团自主品牌的CPR1000核电技术,国产化率达80%,国产化水平较红沿河1、2号机组有进一步提高。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系统首次实现国产化,反应堆压力容器、蒸汽发生器、汽轮发电机等关键设备均由国内厂家供应,促进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。记者了解到,3号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、反应堆厂房环吊等设备由位于大连的企业制造,促进了本地高端制造业再上新台阶。该机组可满足大连地区1/4的用电量,同时,其环保效应显著。与同等规模的火力发电厂相比,每年可节约标煤250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603万吨,二氧化硫5.8万吨,综合减排温室气体效应等效于1.65万公顷森林,相当于大连地区PM2.5下降3.7%。仅就节约的标煤而言,可装满5万节火车皮,从大连连接到长春。红沿河1、2号机组分别于2013年2月、11月开始发电,并保持了安全稳定的运行记录。来自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,红沿河核电站周边空气、海水、土壤等监测结果保持稳定,从未出现异常。去年,红沿河核电站实现上网电量逾百亿度。3号机组并网发电后,意味着红沿河核电站发电能力及环保效应将进一步显现。